亚慱APP官方  

你的位置:亚慱APP官方 > 新闻动态 >

有一种残酷的人性真相,叫大恩如大仇!所以,千万别对一个人太好
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2:45    点击次数:167

导读

·AI导读带你速览精华

对人太好反而会招致怨恨?心理学揭示:持续付出会让对方产生情感负债和低自尊,最终转化为仇恨。记住:救急不救穷,给帮助留白,适当制造互惠,才能让关系更健康。

内容由AI智能生成

图片

有用

图片

有一种残酷的人性真相,叫大恩如大仇!所以,千万别对一个人太好

为什么说大恩如大仇?

一、心理失衡:施恩者在对方心中成了“债主”。

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社会交换理论:所有关系本质都是价值交换。当一方持续付出,另一方会产生情感负债,这种压力最终有可能会转化为怨恨。

二、自尊受损:受助者的自我价值感被持续削弱。

心理学实验显示:长期接受帮助的人,大脑前额叶会持续释放“低自尊信号”。这就是为什么乞丐不会感谢每天给他钱的人,反而会对其产生怨恨之心。

三、人性真相:人们不会记得你给过多少,只会记得你没给的那次。

《战国策》记载:中山国君赏赐羊肉羹,唯独漏了大夫司马子期。后来楚国攻中山,正是这个司马子期献策:“中山君不懂分羹,该亡。”

如何防止大恩如大仇,做到不要对一个人太好。

一、有限帮助原则:救急不救穷。朋友住院借钱,这是急,直接转账;朋友想创业,向你借钱,可以介绍投资人,但不要自己给对方借,这是穷。

二、隐形施恩策略:给帮助留白。比如,知道朋友失业了,在向对方介绍工作时,可以说正好有认识的老板,缺你这样的人才,保护朋友的自尊心,避免对方感受“被施舍”的压迫。

三、心理平衡术:适当制造互惠。帮朋友搬家后说:“下次请我喝个酒”;给亲戚介绍工作后:“老家茶叶不错给我带两斤”。 受助者付出后,关系反而更健康。

人性是残酷的,大恩如大仇只是其中的一个点,你若是想对人性的残酷以及人性的其他面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,下面就再针对性地给你推荐一门专栏课《这才是人性》和一本相关好书《理解人性》。

首先推荐的《这才是人性》,是一门由我自己用心为大家创作的人性专栏课,内容分享的都是提神醒脑、实用性极强的人性干货。学习这门《这才是人性》,你能学到父母不说、老师不教、社会上没有人会告诉你的人性真相。假如你想对人性有一个快速的了解,又已经习惯于线上阅读,学习这门《这才是人性》,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!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亚慱APP官方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